宛皖:爱茶学茶从《荈赋》开始
爱茶,怎能不爱茶文化。说到茶文化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茶经》以及作者唐代的茶圣陆羽。可是提到陆羽提到茶经,又怎能不提《荈赋》?西晋杜育的《荈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才辞丰美,对后世的茶文学创作颇有影响。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荈赋》杜育
《荈赋》比陆羽的《茶经》要早四百多年,陆羽《茶经》中曾分别在《四之器》、《五之煮》和《七之事》中四次提起杜育。可见一代茶圣对杜育的尊重。唐代皮日休在《茶中杂咏序》中说,《茶经》是《荈赋》之注释。《荈赋》是中国茶文学的开山之作。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赞美杜育《荈赋》的首创之功:"赋咏谁最先,厥传惟杜育。唐人未知好,论著始于陆。"认为杜育之功大于陆羽。宋代俶吴《茶赋》称:"清文既传于杜育,精思亦闻于陆羽。"可见杜育的《荈赋》在茶文化史上的影响。
杜育被后世人誉有"美丰姿"的雅号,公刘子(周文棠)先生著《茶道》认为:杜育是使饮茶具有风雅文化的第一人,由于赋予饮茶活动审美艺术,并以此来涵育人的修养,故公刘子先生认为杜育《荈赋》标志着中国茶道文化的萌芽。
正因为在现存的正史古籍中,《荈赋》是中国茶叶史上第一篇完整地记载了茶叶从种植到品饮全过程的作品。我们才不得不对西晋的杜育以及他留下的《荈赋》肃然起敬。
杜育是司马懿的军师杜袭之孙,在西晋八王之乱司马伦失败后,齐王司马冏收常侍杜育等付廷尉,把杜育送司法部门承办了。清人严可均在辑纂《全晋书》时,给后人留下了有关杜育相对详细的信息:"育字方叔,襄城人。初与石崇等为贾谧二十四友,永兴中拜汝南太守。永嘉中进右将军,后为国子祭酒。有《易义》若干卷,集二卷。"可见杜育是一个身处乱世的军人,最终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可是杜育短短的一生留下的这一篇《荈赋》,却足以让后人感叹:如果他身处太平盛世,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茶,那他一定可以写出一部茶文化的巨著。
在了解了《荈赋》和作者杜育,这些历史文化背景以后,再来细细品味这一篇《荈赋》,更是别有一番风味:茶园,天地钟爱。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肥沃的土壤滋润,雨露甘霖孕育。时值初秋,农事闲暇之际,与好友结伴同游,游茶山、采茶、制茶,选择的水是茶山下岷江的清流。选择的烹茶器皿是浙江越窑的精美陶器。作品中"酌之以匏,取式公刘",其意是杜育从事茶汤艺术,如先贤公刘那样,饮茶用具是用葫芦剖开做的饮具。此引自《诗经·大雅·公刘》章节的"酌之用匏"。粗的茶末沉入水底,细的茶叶浮在水面。白沫似雪,灿若春光。
读了杜育的《荈赋》,内心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先贤大家们对其文的赞誉,叹息这一位富有才情的茶人生不逢时。在标志着茶道和茶文学的萌芽的文字里,我们看到杜育描写的茶园美景、采茶制茶、择水择器、茶叶沉。。浮、赏茶品茶的完整过程。全文给我们带来了美的艺术享受。
因为爱茶,爱茶文化,所以被这位伟大的先贤以及他留下的文字深深打动。
特注:《》《51普洱网》授权网登载。
更多关于茶的内容,请点击茶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