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茶庄

树叶上的梦想—何真

发表于:2025-05-03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5月03日,随着茶叶生意的扩大,石屏人把会馆开遍易武、倚邦、曼砖、普洱、思茅……1895年,经过十年筹措,石屏人终于以"石屏茶帮"之名,在昆明落成了首家茶叶交易处所及堆店……袁老大有两匹马。跟着马一步步走在从石屏

随着茶叶生意的扩大,石屏人把会馆开遍易武、倚邦、曼砖、普洱、思茅……1895年,经过十年筹措,石屏人终于以"石屏茶帮"之名,在昆明落成了首家茶叶交易处所及堆店……袁老大有两匹马。跟着马一步步走在从石屏到元江、墨江、思普漫长燠热的古道上,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什么时候能像石屏城里那些人一样,家中有个书房,养上一窝娃娃,他赶马卖货回来,大门口就能听见家里的读书声。石屏历来有重文兴教之风,袁老大眼热地看着城里众多的那些进士第、翰林匾,看着那些蟾宫拆桂的荣耀,他毫不怀疑地认定"养儿不读书,不如养个猪","与其盖新房,不如养个读书郎"。  

他把这个梦埋在心里,跟着这个小城里老辈的脚印,赶马"走西头",在遥远的"西头",有瘴烟、有野兽,但那些望不到边的山林里却有采不完的茶叶。袁老大晓得,从前清开始,那儿的六大茶山早就有"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的鼎盛。在大山包围中的石屏地少人多,谋求突围的石屏人以过人的精明早早地看准了那儿的资源和商机,以大大超过当今南下北漂们的勇气捷足先登。除了在那儿垦殖种茶,还在茶区四处收购粗茶,再用马驮运至易武,开起茶庄制茶,经营南来北往的买卖。一时间各种商号、茶庄、店铺林立,到了光绪年间,易武不光成了普洱茶最重要的集散地,也成了那儿的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每天几乎都是马帮塞途,商旅充斥、财源滚滚……这座因普洱茶和石屏人的开发而发达走来的小城,被人们叫作"利润城"。  

袁老大的梦想,苦到了他儿子那-代才得以实现。在他儿子袁德洋手上,由于普洱茶随贡茶不断扩大的声誉和兴盛,两匹马已变成了一个马队,袁家在石屏城里开了个叫"乾利贞"的商号,并把这个"乾利贞"号开到了"利润城"易武。袁德洋的马帮从思普地区把茶叶驮回来,再把它们远销昆明、四川、西藏、香港、澳门、印度、南洋各地,子承父梦,袁德洋不管经商到哪里,都要不惜重金地买回各种史书经籍,带回家那个不大的书房给孩子们读。  

一百年之后。香港春目的一个黄昏,有茶友为我们开了一泡价值已在六位数以上的"乾利贞"宋聘号老茶,当朋友们为那口味啧啧赞叹时,在那红得醉人的汤色中,我读出了普洱不老的阳光和泥土的味道,读出了石屏人在一片树叶上沉沉的梦想。故事当然不会在这儿结束,随着茶叶生意的扩大,石屏人把会馆开遍易武、倚邦、曼砖、普洱、思茅……1895年,经过十年筹措,石屏人终于以"石屏茶帮"之名,在昆明落成了首家茶叶交易处所及堆店,状元袁嘉谷为此题联:为十八行省商会开先,玉茗香浓,金兰谊永;与三五朋友乡风共话,茶山梦绕,华圃春回。匾为:云根文彩。获得了经济、文化实力和自信的石屏人有了更大的激情和梦想,1910年,当法国人修的滇越铁路伸进云南时,石屏、个旧、建水的48名商人、乡绅联名上书,公开与法帝国主义叫板,要由自己集资,修一条云南人自己的个碧石铁路。这条中国唯一的寸轨小铁路几经波折,最后在总经理石屏人陈鹤亭的引领操劳下得以全程通车,历经26年。陈鹤亭和袁嘉谷是京城的同榜进土,两人曾一起到日本考察学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