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名优茶加工工艺
发表于:2025-05-03 作者:茶香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5月03日,以开化龙顶为例,介绍条形名优茶的传统手工加工技术。(1)杀青。在平锅内手工操作,锅温200~220℃,每锅投叶200~250克,投叶后叶温要迅速达到80℃。杀青以抖炒为主,操作要求轻、快、净、散,即:
以开化龙顶为例,介绍条形名优茶的传统手工加工技术。
(1)杀青。在平锅内手工操作,锅温200~220℃,每锅投叶200~250克,投叶后叶温要迅速达到80℃。杀青以抖炒为主,操作要求轻、快、净、散,即:手势轻,动作快,捞得 净,抖得散。锅温先高后低,以炒到叶色转为暗绿,叶质柔软, 略卷成条,折梗不断,青气散失,减重约为25%~30%为适度,可起锅。杀青叶要求不焦边、无爆点,出锅叶立即簸扬和 摊晾散热。
(2)揉捻。杀青叶经摊晾后进行揉捻。揉捻在竹匾中进行,采用双手单把或双手双把推揉法。用力要掌握"轻-重 -轻"的原则。先轻揉0.5分钟后抖散团块,再重揉0.5分钟抖散,最后轻揉O.5分钟,全程需时约l~2分钟,以基本成条,稍有茶汁溢出为适度。一般每2锅杀青叶并作1次揉捻。
(3)初烘。揉捻后立即上烘,2~3锅杀青叶并作l笼,上烘时笼顶温度应在90~110℃之间,摊叶厚度在l厘米左右,以优质木炭为燃料,旺火烘焙,做到快烘、薄摊、勤翻、轻翻。 烘至茶叶稍有触手感即出笼摊晾。需时20分钟左右。
(4)整形提毫。整形提毫是决定开化龙顶茶色、香、味、形的关键工序,技术难度较大,须由熟练技师操作。该工序在平锅中进行,投叶时锅温稍高些,控制在100℃,理条造形时 锅温低些,70℃左右即可。投叶量视操作人员手掌大小而定,手大则多,手小则少,以方便炒制整形为标准。手势分"滚 边抖炒"、"抓捏滚拉"、"滚边团搓",这3种手势要灵活运用,交替进行。茶叶下锅后,先"滚边抖炒"数次,待茶叶受热回软后,再用"抓捏滚拉"为主要手法,进行理条整形,茶叶从锅心抓拉向锅沿,边抓边捏,并在手中徐徐滚动,使部分茶叶从手虎口吐出,再从锅心抓回,如此反复进行。炒至有粘结感时,用"滚边抖炒"手法迅速将茶叶抖散,再以"抓捏滚拉"手法将茶叶理顺、理直,多次反复交替进行。当炒至稍有触手感时,则以"滚边团搓"手法为主,结合"滚边抖炒"、手法;将茶叶炒到基本定形,银毫显露。(锅边开始出现 小茸球),有明显触手感,约8成干时即可起锅摊晾上烘。
(5)低温焙干。烘笼温度(一般测量烘笼顶端)为60~80℃,两锅整形提毫叶并作l笼,均匀薄摊于烘笼上,文火慢焙,焙干温度掌握"高-低-高"的原则。适时翻动,尽量少翻、轻翻,以免茶叶断碎影响品质。烘至捻茶呈末,茶香扑鼻,含水量为5%~6%时出笼。
(6)拣剔割末。拣去黄片、杂质,割去茶末后,即可包装待售或贮藏。
(1)杀青。在平锅内手工操作,锅温200~220℃,每锅投叶200~250克,投叶后叶温要迅速达到80℃。杀青以抖炒为主,操作要求轻、快、净、散,即:手势轻,动作快,捞得 净,抖得散。锅温先高后低,以炒到叶色转为暗绿,叶质柔软, 略卷成条,折梗不断,青气散失,减重约为25%~30%为适度,可起锅。杀青叶要求不焦边、无爆点,出锅叶立即簸扬和 摊晾散热。
(2)揉捻。杀青叶经摊晾后进行揉捻。揉捻在竹匾中进行,采用双手单把或双手双把推揉法。用力要掌握"轻-重 -轻"的原则。先轻揉0.5分钟后抖散团块,再重揉0.5分钟抖散,最后轻揉O.5分钟,全程需时约l~2分钟,以基本成条,稍有茶汁溢出为适度。一般每2锅杀青叶并作1次揉捻。
(3)初烘。揉捻后立即上烘,2~3锅杀青叶并作l笼,上烘时笼顶温度应在90~110℃之间,摊叶厚度在l厘米左右,以优质木炭为燃料,旺火烘焙,做到快烘、薄摊、勤翻、轻翻。 烘至茶叶稍有触手感即出笼摊晾。需时20分钟左右。
(4)整形提毫。整形提毫是决定开化龙顶茶色、香、味、形的关键工序,技术难度较大,须由熟练技师操作。该工序在平锅中进行,投叶时锅温稍高些,控制在100℃,理条造形时 锅温低些,70℃左右即可。投叶量视操作人员手掌大小而定,手大则多,手小则少,以方便炒制整形为标准。手势分"滚 边抖炒"、"抓捏滚拉"、"滚边团搓",这3种手势要灵活运用,交替进行。茶叶下锅后,先"滚边抖炒"数次,待茶叶受热回软后,再用"抓捏滚拉"为主要手法,进行理条整形,茶叶从锅心抓拉向锅沿,边抓边捏,并在手中徐徐滚动,使部分茶叶从手虎口吐出,再从锅心抓回,如此反复进行。炒至有粘结感时,用"滚边抖炒"手法迅速将茶叶抖散,再以"抓捏滚拉"手法将茶叶理顺、理直,多次反复交替进行。当炒至稍有触手感时,则以"滚边团搓"手法为主,结合"滚边抖炒"、手法;将茶叶炒到基本定形,银毫显露。(锅边开始出现 小茸球),有明显触手感,约8成干时即可起锅摊晾上烘。
(5)低温焙干。烘笼温度(一般测量烘笼顶端)为60~80℃,两锅整形提毫叶并作l笼,均匀薄摊于烘笼上,文火慢焙,焙干温度掌握"高-低-高"的原则。适时翻动,尽量少翻、轻翻,以免茶叶断碎影响品质。烘至捻茶呈末,茶香扑鼻,含水量为5%~6%时出笼。
(6)拣剔割末。拣去黄片、杂质,割去茶末后,即可包装待售或贮藏。
茶叶
手法
滚边
手感
温度
烘笼
开化
适度
原则
双手
工序
手势
手工
技术
名优
条形
明显
熟练
较大
适时
东江楚云仙红茶
古树茶庄
大树茶
大树茶庄
古树茶和大树茶的区别
金骏眉茶是否需要在冰箱保存
云南西双版纳普洱茶砖
刮风寨普洱茶
几千块的龙井和几十块的龙井区别
铁观音兰花香纯手工
单丛产地
宫廷王古树茶
寻山安吉白茶
年轮寿眉砖
热门新会小青柑普洱茶
昔归茶区新闻
怎样区分普洱生茶 熟茶
丹参红花泡茶喝能长期喝吗
如何分辨滇红的好与不好
平阴玫瑰花茶是哪个地方
产妇用普贝生
萘普生 与其它解热镇痛比较
泸溪白茶无人问津
碎银子的糯香是怎么形成的
附子细辛吴茱萸肉桂
菊花茶会导致痔疮
吃菊花茶可以吃雪梨吗
维他菊花茶如何区分港版
菊花茶深加工产品
金骏眉 那种好
促睾可以喝乌龙茶吗
做完人流能喝红茶吗
普洱生茶的归宿
正山小种口味有点酸
小金砖茶2003熟茶
黄芪碧螺春泡水喝
五指山红茶的茶水比例
最好的肉桂树苗
金银花茶特级清热去火 清热降火
茶轴和青轴哪个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