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评测列表
-
一叶插
一叶插[Cutting with one leafD 茶树短穗扦插方法之一。用带一片母叶和一个腋芽的短穗进行扦插。具有用穗省、管理方便等优点,是最常用的短穗扦插方法。
-
剪穗
剪穗[Cut cuttingD 从母树上剪取穗条,并将之剪成插穗的操作。要求插穗长短符合标准,剪口光滑并与叶片成平行的斜面,不损伤腋芽,上剪口离叶腋2~3毫米。
-
扦插密度
扦插密度(Cutting density) 单位面积扦插床的扦插穗数。密度与扦插成活率和出圃率密切相关。中、小叶种以500~600株/米2为宜,即扦插行距8-10厘米,株距2厘米左右,按65%的土地利
-
插穗
插穗[CuttingD 扦插材料。用于扦插的带有成熟叶片(母叶)和健壮腋芽的小段枝条。根据长度可分为长穗、中穗和短穗。长穗长20厘米以上,一般是以整根枝条为一个穗;中穗长10~15厘米,带4~5片叶片
-
伞状压条
伞状压条(Umbrella-type layer] 无性繁殖方式之一。将母树枝条拉向四周,在茶丛中心壅土,只留枝梢,3~6个月即可剪割。此法繁殖系数相对较大,但对母树生长的影响也大,不能连年使用。
-
嫁接换种
嫁接换种[Replanting by graftD 即"嫁接繁殖"。工厂化育苗ERaise nursling in industrial productivestyle] 用工厂生产方式快速繁育苗木。
-
弓形压条
弓形压条[Arc layerJ 即"弧形压条"。
-
轮状压条
轮状压条(Wheel-shaped layerD 茶树无性繁殖方式之一。将母树枝条向四周牵卧,并把靠近基部的新梢逐枝扭伤,扶直后覆土、压实。远离茶丛中心的压枝长大成苗后,便成一轮圈状。6个月左右即可与
-
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Propagation by seed] 亦称"有性繁殖"。由种子繁殖成新个体,通称实生苗或有性苗。种子繁殖播种期为采种当年11月至次年3月,苗圃播种量1500~1800千克/公顷。直播茶园
-
摘蕾
摘蕾ERemove flower budD 在茶树人工杂交时将未授粉的花朵或无效花蕾摘除。目的是减少营养消耗,提高结果率。在以采收鲜叶为目的的生产茶园中,也常作为增产措施之一。
-
压条繁殖
压条繁殖[Propagation by layerD 茶树无性繁殖方式之一。将母树枝条埋压土中,使之长出根系和新梢,与母树分割后即成为独立植株。方法简便,易管理,成苗率高,生长迅速,但繁殖系数小。常用
-
堆土压条
堆土压条[Layer by hilling] 亦称"壅土压条"。茶树无性繁殖方式之一。母树台刈后,将肥土堆入蓬心,只留梢顶,随长随添土,5个月即可剪离母树。此法繁殖系数比弧形压条大,但对母树影响也大,
-
洞庭种
洞庭种CDongtingzhongJ 亦称"碧螺春"。茶树有性系品种。小乔木型或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原产江苏吴江东山。树姿半开张或直立,分枝密,叶片水平状着生。叶较小,叶色淡绿或绿,叶形椭圆,叶面
-
黄叶早
黄叶早CHuangyezao) 茶树无性系品种。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1992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良种。原产浙江温州市郊茶山,系当地茶农采用单株选育法育成。树姿直立,分枝较密,叶
-
合成种子
合成种子[Synthetic seed] 即"人工种子"。无性种子[Asexual seedD 即"人工种子"。植物繁殖体[Plant propagation] 即"人工种子"。
-
洛舍种
洛舍种[Luoshezhong] 茶树无性系新品种。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1992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良种。产于浙江德清洛舍乡。芽叶肥壮,嫩叶黄绿,微带紫色,茸毛多。花冠直径2.9
-
宜兴种
宜兴种[Yixingzhong) 茶挝有性系品种。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1984年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良种,编号为"华茶30号(GSCT 30)"。原产江苏宜兴,主要分布在苏南茶区。植株
-
扦插床
扦插床[Cutting bedD 亦称"苗畦"。扦插苗圃中的插苗场地。分直接扦插床和营养钵扦插床两种。一般长15~20米,宽1~1.3米,床间沟面宽50-60厘米,土地利用率6526~70%。
-
二叶插
二叶插[Cutting with two leavesD 茶树短穗扦插方法之一。用带两片母叶的短穗进行扦插。此法能提高插穗的光合能力,增加养分积累,有利于穗苗生长。但水分蒸发量大,管理要求较高,用穗量
-
龙井43号E
龙井43号ELongjing 43] 茶树无性系新品种。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1987年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良种,编号为"华茶37号(GSCT 37)"。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